用户工具

站点工具


侧边栏

2.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基础:信息系统项目典型生命周期模型

1、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期模型(重点掌握)(05 下19)(06下18)(08 下14-15)(09 上46-47) (10下10)(10下11) (11上2)(11下2)(11下3) (12上2)
1、瀑布模型是一个经典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,将软件开发分为:可行性分析(计划)、需求分析、软件设计(概要设计、详细设计)、编码(含单元测试)、测试、运行维护等几个阶段2、瀑布模型中每项开发活动具有以下特点。(掌握)
①从上一项开发活动接受该项活动的工作对象作为输入
②利用这一输入,实施该项活动应完成的工作内容。
③给出该项活动的工作成果,作为输出传给下一项开发活动。
④对该项活动的实施工作成果进行评审。
3、螺旋模型是一个演化软件过程模型,将原型实现的选代特征与线性顺序(瀑布)模型中控制的和系统化的方面结合起来。使得软件的增量版本的快速开发成为可能。在螺旋模型中,软件开发是一系列的增量发布。在早期的选代中,发布的增量可能是一个纸上的模型或原型;在以后的选代中,被开发系统的更加完善的版本逐步产生;四阶段:制订计划、风险分析、实施工程和客户评估。螺旋模型强调了风险分析,特别适用于庞大而复杂的、高风险的系统。(掌握)
4、选代式开发模型水平方向为时间维,分四个阶段:初始、细化、构造、移交,核心工作流从技术角度描述选代模型的静态组成部分,包括:业务建模、需求获取、分析与设计、实现、测试、部署。图中的阴影部分描述了不同的工作流,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工作量的不同,几乎所有的工作流在所有的时间段内均有工作量,只是大小不同而已。各阶段主要任务: (掌握)
5、V模型从整体上看起来,就是一个V字型的结构,由左右两边组成。左边的下画线分别代表了需求分析、概要设计、详细设计、编码。右边的上画线代表了单元测试、集成测试、系统测试与验收测试。对称的结构,它的重要意义在于,非常明确的表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的级别,并且非常清晰的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对应关系。(掌握)
V模型的特点:
1.体现的思想是开发和测试同等重要,左侧代表的是开发活动,而右侧代表的是测试活动。
2.针对每个开发阶段,都有一个测试级别与之相对应。
3.测试依旧是开发生命周期中的阶段,与瀑布模型不同,有多个测试级别与开发阶段对应。
4.适用于需求明确和需求变更不频繁的情形。(18 上32)

①单元测试:验证软件单元是否按照单元规格说明(详细设计说明)正确执行,即保证每个最小的单元能够正常运行。单元测试一般由开发人员来执行,首先设定最小的测试单元,然后通过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各个单元功能的正确性。
②集成测试:检查多个单元是否按照系统概要设计描述的方式协同工作。集成测试的主要关注点是系统能够成功编译,实现了主要的业务功能,系统各个模块之间数据能够正常通信等。
③系统测试:验证整个系统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。
④验收测试:从用户的角度检查系统是否满足合同中定义的需求或者用户需求。

6、原型法认为在很难一下子全面准确地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,首先不要求一定要对系统做全面、详细的调查、分析,而是本着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,先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,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用户的最终系统需求。(掌握)
原型的特点: ①实际可行、②具有最终系统的基本特征、③构造方便、快速,造价低。
原型法的特点在于原型法对用户的需求是动态响应、逐步纳入的,系统分析、设计与实现都是随着对一个工作模型的不断修改而同时完成的,相互之间并无明显界限,也没有明确分工。系统开发计划就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。适于用户需求开始时定义不清、管理决策方法结构化程度不高的系统开发,开发方法更易被用户接受;但如果用户配合不好,盲目修改,就会拖延开发过程。
可以将原型分类: ①抛弃型原型、②进化型原型

7、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、选代、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,相对于传统软件开发方法的“非敏捷”,更强调程序员团队与业务专家之间的紧密协作、面对面的沟通(认为比书面的文档更有效)、频繁交付新的软件版本、紧凑而自我组织型的团队、能够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的代码编写和团队组织方法,也更注重软件开发中人的作用。
Scrum是一种选代式增量软件开发过程,通常用于敏捷软件开发。包括了一系列实践和预定义角色的过程骨架。Scrum中的主要角色包括同项目经理类似的Scrum主管角色负责维护过程和任务,产品负责人代表利益所有者,开发团队包括了所有开发人员。(21下23)

2.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基础/信息系统项目典型生命周期模型.txt · 最后更改: 2022/06/07 01:49 由 pwbty